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夹持于西兰乌金-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是我国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油气资源勘查潜力巨大。新生代羌塘盆地形成后经历了青藏高原隆升伴随的强烈构造作用,因此确定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对于评价油气保存条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量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对盆地基底性质和构造格局进行了探讨,主要观点有:①羌塘中央隆起带主要出露羌塘盆地的结晶基底,由戈木日群等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组成,戈木日群中发现的太古宙碎屑锆石表明羌塘盆地可能存在太古宙陆核。②地层和古生物研究揭示羌塘中央隆起带不存在太古宙和元古宙陆核基底,羌塘盆地存在寒武纪—奥陶纪片麻岩结晶基底,包括寒武纪—奥陶纪的本松错和都古尔片麻岩,以及俄久卖奥陶纪、三叠纪片麻岩等。
中国陆域1:万航磁图羌塘盆地磁场总体为平静背景场,盆地基底埋藏深(;发育巨型条带状强烈升高磁异常带,可能是中新生代岩浆岩的反映。在中国陆域1:万航磁图上,羌塘盆地的磁场面貌明显不同于具有稳定陆块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磁场特征,表明羌塘盆地可能不存在太古宙古陆核。1:20万高精度航空重磁测量揭示北羌塘异常区总体表现为“磁力高、重力低”,发育大型团块状重磁异常;南羌塘异常区则总体表现为“磁力低、重力高”,发育大型重力梯级带和规模较小的磁异常带。南、北羌塘表现出的重磁场特征不同,说明两者在基底、构造、岩浆岩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综上,北羌塘为中强磁性基岩分布区(图9),基底埋藏深,沉积盖层厚度大,磁场面貌主要由变质较深的结晶基底引起,区域上可与宁多群、吉塘群(岩性为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等)对比;南羌塘为弱—中等磁性基岩分布区,不同高度上延图中均显示为区域性平静变化磁场区,主要由浅变质的基底岩系引起,区域上可与聂拉木群(岩性为石英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等)对比。以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为界,南、北羌塘重、磁场特征完全不同,表明基底形态和埋藏深度存在差异。基于重磁场特征反映出的南、北羌塘基底属性差异明显,反映羌塘盆地很可能不存在统一的前寒武系变质基底。
不同学者使用大地电磁、磁力、重力等资料对羌塘盆地构造单元划分进行了探讨,但存在一定差异,例如YangHuietal.()根据14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将羌塘盆地划分为21个凸起和凹陷,YuJiarenetal.()综合羌塘盆地的磁力、重力、电磁测深等资料将盆地细分为12个凹陷和凸起,TanFuwenetal.()基于1:万航磁资料在羌塘盆地识别出23个凸起和凹陷。周道卿等()以1:20万航空重、磁场特征为基础,结合磁性基岩深度、沉积盖层发育及分布、区域地层出露与岩浆活动、深大断裂的分割控制作用等因素对羌塘盆地及周缘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共划分Ⅰ级构造单元(盆地、缝合带)5个、Ⅱ级构造单元(凸起、凹陷)40个。羌塘盆地基底性质和深部构造格架的厘定为基础地质研究与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