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卡脖子问题

本文转自:大连日报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

年3月,新中国成立前夕,郭可讱从美国回到祖国,成为如今的大连理工大学金属凝固与电磁调控团队奠基人。此后70余年,郭先生四代弟子始终专注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具有重大工程应用背景的关键材料进行科技攻关,一次次解决国家重大工程的“卡脖子”问题。

大型铸锻件是能源电力、海洋工程等领域重大工程的核心部件,通常在高(低)温、高压、腐蚀等极端条件下服役。大连理工大学金属凝固与电磁调控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将共晶合金的思想引入高熵合金的设计中,从源头上提高了高熵合金的综合性能,解决了其铸造性能差和成分偏析严重的瓶颈难题。

高强高导铜合金是高铁网线、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热核反应堆等必需用材。我国建造京沪高铁时,全球采购不到满足时速公里的铜合金接触线,其规模制备是世界性难题。“高铁接触网线同时要求高强度和高导电性。一般来讲,高强和高导性能同时兼得很困难。所以,高强高导Cu-Cr-Zr合金的元素控制很关键。”大连理工大学金属凝固与电磁调控团队负责人李廷举教授介绍说,团队与企业合作建立世界首条高强高导铜铬锆合金水平电磁连铸生产线,生产的接触线成品性能在国内外报道中最高。使用此接触线,京沪高铁年在冲高段列车速度达到.1km/h,刷新了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

研制钢背/铜合金复合带材,解决了我国大功率柴油机轴瓦用材料完全依赖进口的难题;发明合金电磁连续铸造技术,极大提升了电子信息行业铜合金的品质,应用于10余条生产线,创造产值30余亿元……大连理工大学金属凝固与电磁调控团队始终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奔跑,让自主创新成为锐不可当的“中国力量”。李廷举说:“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我们是一支具有红色基因和历史传承的团队,把祖国装在心中,才能将我们的学术造诣转化成解决国家重大工程的‘卡脖子’的生动实践,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荣业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