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可能有些表友会觉得:又是一个标题党。这里,大脸喵可以认真地告诉你,是真的!!!
只不过,准确的来说是劳力士旗下的机芯来自于真力时真力时ElPrimero机芯的改装升级版本。
真力时与劳力士的历史情缘
说到真力时,不得先感叹一下品牌在前期的发展中的跌宕起伏,坎坷到大脸喵都觉得心酸。
年,真力时创始人乔治斯法福尔-杰科特(GeorgesFavre-Jacot)研发出革新腕表的制作方式,首次将所有制表专业工艺集中在一个屋檐下,由此开创了制表厂的理念。
但在开创之后的几十年间经营的非常艰难,直到年,真力时在日内瓦展览中获得金奖,才打开了其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序幕。
年,杰科特将制表厂正式更名为真力时(Zenith),意指天空的最高点,标志着以星辰符号为象征的品牌自创始之日起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不幸的是,这时期正值二战,公司经历不断的遭受金融变化的打击。
在战争真正爆发后,银行(当时真力时最大的股东—纳沙泰尔省银行)将名下所有股份卖给Dixi公司。
年,Dixi公司因资金原因又将真力时卖给了Dupasquier-DeMontmollin银行。
年,真力时当时所生产的腕表数量打破了纳沙泰尔天文台的最高产量。
年,LeonardButscher收购了真力时一系列作品,并在年,成立了Mondia-Zenith-Movado股份制公司。
同年,真力时推出了旗下最著名的机芯——ElPrimero(西班牙语意为“第一”)。
虽说,在当时这款机芯并不是首款自动上链计时机芯(首款自动上链计时机芯是精工的),却是首款公开的自动上弦计时机芯(测时精度精确到十分之一秒)。
好景不长,品牌又在年遭受石英风暴。
年,Mondia-Zenith-Movado公司被美国电子收购,最令人讶异的是,新接手的ZenithRadioCorp公司,决定放弃之前所有生产的机械机芯,并且宣布只做石英表。
年,真力时正式停产ElPrimero机芯。
后来,又因电子表价格大跌,Mondia-Zenith-Movado公司又被最大的股东转手于一家的瑞士财团。
而由于真力时电子公司和真力时腕表公司存在商标上的冲突,真力时被禁止在美国和加拿大出售腕表。
直到年,真力时接到了玉宝的订单,才决定恢复ElPrimero机芯,这才让品牌走上了正轨。
年,劳力士看上了ElPrimero机芯的功能优异、稳定性高(缺点-频率过大,机芯的磨损性大大增加)以及精准度,与其展开合作。
并决定将ElPrimero机芯作为基础机芯加以改良成为了Cal.机芯,改装后劳力士将其运用在品牌迪通拿系列腕表中,直至年左右才换上了劳力士真正的自制机芯。
改装前后的变化
原来的EIPrimero机芯振频为每小时振荡次数、动力储存50小时。
Cal.机芯,将其升级为每小时振荡次数(解决了超快频机芯的磨损问题)、动力储存44小时。
更改机芯的振频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复杂且精细的过程,传动的齿轮齿数和擒纵系统都需要进行重新的设计和改良。
并且从Cal.机芯来看,无论打磨、抛光以及耐用性上从比原版真力时ElPrimero机芯好。
不仅如此,劳力士还取消了原来的日历模块,加入劳力士独有的红色自动轮以及采用具有劳力士风格的摆轮,微调快慢针装置也以劳力士的4颗位于摆轮上的螺丝来调整。
Cal.所有部件细节
摆轮下的甲板上刻有劳力士机芯独立编号
计时模块组件
不得不说劳力士在ElPrimero机芯的改动上,下了真功夫,虽然外观大同小异,但机芯的稳定性美观性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劳力士Cal.到Cal.
但也如上文所提及的,劳力士Cal.机芯仅从年开始服役直到年左右。
同时期,劳力士推出了Cal.机芯,为宇宙计时型迪通拿系列翻开了新篇章。
Cal.作为劳力士亲生的和之前领养的Cal.有所不同新款多装置了1枚齿轮,使上链效果更加灵活,配合可储能3天的发条,大幅提升其功能。
“两芯”之间的区别
使用上区别:1、机芯调整时间秒针停秒,不停秒;2、为72小时动能储备,为44小时动能储备。
从外观上区别:1、机芯:9点钟位置为小秒针,6点钟位置为12小时计时盘;2、机芯:9点钟位置为12小时计时盘,6点钟位置为小秒针盘,让佩戴者更习惯于读取;表壳相对之前也厚一些。
最后,值得一提是,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机芯并没有采用横向交连装置,而是利用垂直交连装置启动计时,将两个相互层迭的圆盘直接摩擦接触。
这样的操作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计时秒针可在按钮按下时精准地开始或停止运转;同时,令计时功能即使长时间运作,也不会对腕表的精准度造成影响。
而劳力士专利的Parachrom游丝,以铌和锆合金制成,防磁、抗震、抗温差变化能力比较出色,不仅具有美学价值,也有效提升了机芯的精准度。
我是大脸喵(^ω^)一个懂表、爱表的女子,带你每天了解腕表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