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匠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宝石的颜色变化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作为宝石界的“神奇存在”,会变色的宝石就像大自然的"黑科技",十分稀少且神秘。
关于那些会“变色”的宝石,我们写过很多文章:
具有“变色效应”的亚历山大变石、变色蓝宝石、变色石榴石:《6月生辰石里最贵的一种:老牌五大宝石之一,买一送一的变石!》。
低温热致变色(可逆)的锆石:《变色宝石中的战斗机!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的罕见热变色宝石!》。
虽然都是变色,但是造成宝石变色的原因五花八门,今天要讲的是一种听起来洋气又高级的:“乌桑巴拉效应(Usambaraeffect)”。
两个叠加的含铬绿碧玺晶体,展现乌桑巴拉效应。
什么是乌桑巴拉效应(Usambaraeffect)
乌桑巴拉效应(Usambaraeffect)——第一次听这个学名,是不是感觉它的名字就像念咒语一样非常“魔幻”且“神秘”?
虽然听起来这个名字“深不可测”,但其实“乌桑巴拉效应”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光学效应。
它以坦桑尼亚乌姆巴山谷的乌桑巴拉山脉命名(该地区近几十年来一直产出丰富的变色宝石)。
乌桑巴拉山脉
宝石学中对“乌桑巴拉效应(Usambaraeffect)”的定义是指:随着光线通过宝石的路径长度的增大,宝石的色调发生变化的特殊现象。
来自坦桑尼亚的含铬的具有乌桑巴拉效应的绿碧玺
说人话就是:乌桑巴拉效应与光路的长度——即宝石的厚度有关。拥有乌桑巴拉效应的宝石,宝石的厚薄不同,显现的颜色也不同。
乌桑巴拉效应产生的原理
乌桑巴拉效应的出现,是宝石中铬元素玩的魔法,宝石的可见光光谱在红区和蓝绿区存在两个明显的透射窗。
宝石的厚度越大,那么通过宝石的光的路程就更长,也就是光程更长。
随着光程的增加,透光能力总体上是逐渐减弱的,而绿区透光率减小的速度大于红区。
而观察者视网膜上接收彩色画面的红、绿、蓝三色视锥细胞的数量并不均等,绿色的视锥细胞最多,红色次之,所以人眼对于绿光的敏感度大于红光。
随着宝石厚度的增加,人眼看到的色调从绿色变为红色。
下图就是两片具有乌桑巴拉效应(Usambaraeffect)的镁电气石,分开观察颜色均为蓝绿色,但重叠在一起时,由于厚度增加了,肉眼看上去就变成了红色。
乌桑巴拉效应的宝石有哪些
乌桑巴拉效应(Usambaraeffect)最早是由挪威宝石学家AsbjrnHalvorsen等人在年提出的。
上世纪90年代初,AsbjrnHalvorsen在坦桑尼亚Usambara山脉东部UmbaValley发现一批具有与独特光学效应的铬碧玺。
经过数年的研究,在年Asbjrn等人在《宝石学杂志》上第一次阐述了这种特别的变色现象,并为它定名为"Usambaraeffect"。
但实际上,具有乌桑巴拉效应(Usambaraeffect)的宝石并不仅有碧玺这一种,具有桑巴拉效应的宝石产地也不单单局限于某一地区。
具有乌桑巴拉效应的碧玺,反射光和透射光的镜像。
早在年,Haidinger在使用二色镜观察具有三色性的金绿宝石时,就发现了在灯光下的秘密:该宝石较薄的部分为带有紫色调的绿色,在宝石较厚的部分为红紫色。
年1月,法国地质学家CedrikSimonet在《宝石学杂志》中描述了来自肯尼亚的碧玺中的乌桑巴拉效应,后在肯尼亚产地的石榴石中看到了同样的效应。
除此之外,柱晶石、堇青石、绿帘石、红柱石等宝石也可具有乌桑巴拉效应。
具有乌桑巴拉效应的石榴石
当“乌桑巴拉效应”遇到“变色效应”
你认为一颗宝石具有“乌桑巴拉效应”已经足够“魔幻”了?
还有比“魔幻”更魔幻的事情就是:同一颗宝石上,乌桑巴拉效应可与变色效应互相作用。
上图为一颗同时具有乌桑巴拉效应和变色效应的柘榴石,从日光(棕绿色)到白炽灯(红色)的颜色变化。其中,日光下腰围周围的红棕色刻面反射是乌桑巴拉效应的结果。
拥有一颗具有这样双重光学效应的宝石,对于宝石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叠加buff的双倍快乐。
J先生说:
读完文章,宝石中神奇的乌桑巴拉效应(Usambaraeffect)你get到了吗?
如果你是宝石矿物标本收藏爱好者,不妨入手这样一颗与众不同“玩具”吧~
还想了解哪些宝石中“神奇”的特性,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注: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参考文献:
《乌桑巴拉效应》刘富康
《TheUsambaraEffectandothercolour-changeEffectsinGemstones》
赵梓彤.宝石内部的光路长度对其颜色呈现的影响[J].中国宝玉石,,:67-72
AsbjornH.TheUsambaraeffectanditsinteractionwithothercolourchangephenomena[J].ThejournalofGemmology,,3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