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钟云波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这也是第一作者、第一单位、通讯作者均来自于上海大学的首篇Science论文。钟云波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展电磁净化铝熔体技术的研究者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旋转磁场净化钢液的工业化试验的科研人。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钟云波教授的脚步,走近真“材”实“料”的世界——
钟云波,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近年来主要围绕高性能结构、功能材料超常冶金与制备领域,开展深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工作,自主开发出中间包电磁净化、磁控电渣重熔等核心技术及工艺,在国内多个钢铁和有色企业应用或工业验证。曾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六十余项,其中高强高导铜铬锆合金制备技术六项专利年实现重大成果转让;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荣誉。
投身热爱,一往无前
钟云波从年开始进行与电磁冶金相关的研究,大胆尝试将电磁场理论与冶金和材料制备过程相结合,这在当时是非常前沿的研究领域。
谈及为什么选择研究电磁冶金,钟云波说:“因为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高中时,钟云波就对电场和磁场十分感兴趣,大学时被分到有色冶金专业,不过这个专业更偏向于化学,与他的兴趣不太相关。来到上海大学,在恩师徐匡迪院士、蒋国昌教授、任忠鸣教授指导下,钟云波开始研究电磁场对冶金和材料制备过程的影响,一下子就和最初的兴趣契合了。电磁场所引起的奇特效应给他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产生了各种大胆猜想。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院系综合楼群
钟云波依据“只要磁场足够强,任何物质都可以浮起来”这一理论基础,认为在冶金和材料制备过程中引入电磁场,就会产生全新的电磁调控效应,进而影响到冶金和材料制备过程的方方面面。
凭借着一份执着和热爱,钟云波不惧反对的声音,带领团队反复实验,攻坚克难,先后开发出了具有颠覆性思维的磁致电迁移效应分离金属熔体中夹杂物颗粒技术、中间包钢液电磁净化技术、铝镁合金熔体电磁深度净化技术等。
坚守初心,传承精神
自产学研合作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展开以来,高校的各项研究在企业中已经逐步转化为实践成果,但有些纯基础研究成果,仍会面临应用前景不明朗的局面。对此,钟云波说:“虽然短时间看不到应用前景,但这个工作也得做,可能过几年就有可能解决……”正是凭借这样的信念,钟云波带领团队成员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不断探索。
在科研的过程中,钟云波和团队经历过许多困难,没有足够的经费、人才缺失,甚至得不到理解,但他们从不轻言放弃,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在高强高导铜合金制备技术、磁控电渣重熔技术、中间包电磁净化技术、电磁场深度净化铝熔体技术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钟云波也先后获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美国TMS学会NagyEl-KaddahBestPaper奖(全球每年仅一篇论文获奖)等荣誉。他还曾在年2月,签下当时上海大学单项技术转让金额最高且可持续发展的项目——“高强高导铜合金制备技术”。
除了是一名辛勤付出的科研者,钟云波还是一名深受爱戴的大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每周四晚七点半的小组会议雷打不动,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在钟云波的指导下,同学们深深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也明白在科研工作中要学会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攻克实验中的难题。
如今,钟云波已经培养出了博硕士研究生六十余人,其中8人次获得国内外学术奖项或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2人获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称号。钟云波指导的博士生时培建为今年8月上海大学“首篇”Science论文的第一作者。
在科研工作中,钟云波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是一位敢想敢做,目标明确的前行者;在教学工作中,他春风化雨,耐心教授知识和心得,是一位深爱桃李、忠诚教育的引路人。在上海大学年开学典礼上,钟云波作为教师代表与同学们分享感悟,令在场新生受益良多。未来,相信在钟云波的躬耕不辍下,还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优秀青年学子从上大走出!
素材来源:上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