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寿山石名品图录绝对是震撼人心的

白癜风如何控制 http://m.39.net/pf/a_6311310.html

第三章贰水坑石

水坑石,又称水坑冻石。水坑石产于坑头洞,故又名坑头石。坑头洞位于寿山村东南二公里的寿山溪上游的溪畔,距高山半公里,独立一洞,洞深入溪涧中。水坑石因长期浸于水中,故石质晶莹洁净。高兆《观石录》谓:“明泽如脂,衣缨拂之有痕”即指此石也。水坑石质坚细,光泽强、透明度高,其佳品称为“冻”,故又名水坑冻石。所谓“冻”,正如方宗珪在《寿山石鉴赏》中所解释:“冻只是说明石质的纯洁通灵,但并不是像玻璃一般完全透明,而是如同寒冬结冻的油脂,莹澈而凝腻。”特别晶莹者,称为“晶”。

相传坑头洞在明朝已经开采,至清初康熙年间,洞陷而停止。由于洞深莫测,长期浸泡于水中,故久久无人问津。因此,目前所能见到的水坑晶冻石,绝大部分为早期所产旧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

坑头洞出产的水坑石集寿山石中晶冻石的大全,有白、黄、红、灰、蓝、赭诸色,其中质纯且通灵者,统称“坑头冻”。按色相特征,主要有白水晶冻、黄水晶冻、红水晶冻、鱼脑冻、天蓝冻、黄冻、牛角冻、鳝脊冻、仙草冻、桃花冻、冰纹冻和掘性坑头冻等名品。其中最珍稀者为冰纹冻,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水坑冰纹冻

冰纹冻,色灰白,原石为白水晶冻,经地质应力挤压破碎后,裂隙被后来的物质所充填呈灰黑色。整石呈角砾状,角砾大小较均匀,似“冰纹”状,故名。“冰纹”是指水晶冻石形成之后,受到剪切应力所破碎,从而形成了“X”状的裂隙。这组裂隙被其后的热水溶液中的矿物质所充填、膠结,重新成为整体,形成了一种似“冰纹”状花纹的冻石,地质学称之为“断层角砾岩”。

水坑冻石,在明代已经开采,至清初遇上了这条与寿山溪关系密切的断层破碎带,以至开采水坑冻石的坑头洞,湧水量突然猛增,造成了“洞陷停产,久久无人问津”。水坑冰纹冻,可以说是寿山石品种中极其稀有、珍罕的,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孤品了。除了毛奇龄《后观石录》所称“白花鹰背……石身如冰裂,灰白花锦”之外,清代高兆的《观石录》、郑杰的《寿山石谱》、近代龚纶的《寿山石谱》,陈子奋的《寿山印石小志》、张俊勋的《寿山石考》,至现代石巢的《印石辨》、方宗珪的《寿山石鉴赏》、陈石的《寿山石图鉴》以及童辰翊的《中国印石图谱》、叶伟夫的《中国印石》等寿山石专著和有关著述,均未见有寿山石水坑冰纹冻石的记载和报道,足见此石的稀罕了。

鲜为人知的水坑冰纹冻——坑头洞塌陷因由的佐证

在石友处见到一枚罕有、奇特的寿山石方章。色灰白,通体呈冰裂状纹,白色部分为角砾状水坑冻石,笔者故名水坑冰纹冻。《后观石录》谓:“白花鹰背,又名灰白花锦,石身如冰裂。”是也。

印章高九点五厘米,印面宽三厘米。面文为“高其佩号且园”阳文,六字,篆书。系高其佩用印。此印雕博古夔纹平头钮,印台四周刻浅浮雕锦褥纹,边欵“尚均”二字,小篆文,暗藏于顶部锦纹中,系周彬制钮。

高其佩,清初著名指头画家、书法家。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辽宁铁岭人。累官至刑部右侍郎、尚书。20岁以后,弃笔求指,以指甲、指肉、手掌代笔,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勤奋不辍,终于形成了“指头画派”,成就卓著。

周彬,字尚均,清康熙时福建漳州人。是一位稍后于杨璇的钮雕巨匠。他的钮雕艺术很有独特风格,古拙中有华茂与气派之感,尤以博古纹平头钮著称于世。当前寿山石收藏家、篆刻家把“尚均钮”视同拱璧,千金难得。

这枚水坑冰纹冻石章,从地质学角度上说,其石质乃属于断层破碎带中的角砾岩。冰纹,则是在水坑冻石形成之后,受挤压应力的破坏而碎裂,裂隙被后来的热液所充填、胶结,重新成为整体。充填于裂隙的物质呈灰色,原来的冻石则为白色。因此,构成了“灰白花锦,石身如冰裂”。冰纹冻是经过再改造的水坑冻石,位于寿山溪上游溪傍,在明代嘉靖以前已行开采,出产水坑晶冻石的坑头洞,由于遇上了与寿山溪支流相通的断层破碎带,造成了晶冻石矿体断失,湧水量骤增,两侧围岩坍塌,导致“洞陷水淹,久久无人问津”。

坑头洞是何时坍塌的呢?据“二录”中记载,再结合这枚水坑冰纹冻石章的发现,可以这样断定,洞陷时间,上限不会超过康熙七年前后。这个已开采了一百多年的坑头洞,碰上了前面所说的那条致命的断层破碎带,造成洞陷水淹,水坑冻石从此不再复出,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

高兆《观石录》有“水坑悬绠下凿”之句,说明坑头洞当时仍在开采。《观石录》全文二千七百余字,记述了高兆在十多位友人。但其中就有二枚“白花鹰背,又名灰白花锦,一葡萄钮,一瓜钮,为杨璇所制,……石身如冰裂”的水坑冰纹冻石,这就充分说明了在《后观石录》面世之前,坑头洞已塌陷,在临坍塌时出产了为数极少的冰纹冻石。

自《后观石录》问世三百多年来,有关寿山石的专著不少,先后有乾隆年间郑杰《寿山石谱》,嘉庆年间郭柏苍《闽产录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龚纶《寿山石谱》,张宗果《寿山石考》,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以及当代潘主兰《寿山石刻史话》,石巢《印石辨》等。笔者对上述著作,均进行了详细查阅,未发现有类似“水坑冰纹冻石”特征的论述。说明水坑有“冰纹冻”这个珍稀品种,至今鲜为人知。

一枚集佳石、佳文、名雕、名人、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石章,特别是填补了水坑冰纹冻这个品种的空白,又是坑头洞塌陷年代、因由的佐证,并且保存完好,实在难得。

陈烔标

于汕头陋室年8月8日

水坑白水晶冻

水坑白水晶冻,亦称“白水晶”,旧录称“晶玉”。通体洁白,透明或半透明,质凝结通灵,肌理常有棉絮纹,偶有小粒点杂于其间。高兆《观石录》谓:“明泽如脂,衣缨拂之有痕。”明亮凝腻如冻脂,好像衣袖拂过都留下痕迹。以明泽如脂,不含杂质为珍品。

水坑黄水晶冻

水坑黄水晶冻,亦称“黄水晶”。色泽有杏黄、枇杷黄、浓黄等,鲜艳可爱。以纯正、光泽强,色如油浸者为上品。毛奇龄《后观石录》谓:“貌之如杏黄,久视之令人食指动也。”

水坑红水晶冻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水坑红水晶冻,亦称“红水晶”。产量极少,稀有。红色水晶冻,有烛红、枣红、浑红、红中带黄等色。方宗珪《寿山石鉴赏》曰:“质佳者,艳比红烛,通明无瑕,在灯光下,异光耀眼,十分难得。”纯红为佳品,红中带黄者次之。

水坑鱼脑冻

水坑鱼脑冻,旧录谓“羊脂”,极似于阗白玉,但比于阗白玉更纯、更白、更温润。色极似羊脂而更洁白。明泽如脂,外层呈透明状,内心则处于朦胧状态。色质正如毛奇龄在《后观石录》中所说:“玉质温润,莹洁无类,如搏酥割肪,膏方内凝,而腻已外达。”明代谢在杭评品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鸽眼砂次之,羊脂列第三。而清代毛奇龄则评品羊脂仅次于艾绿,列名品第二。

水坑黄冻

水坑黄冻,是属于黄水晶冻中纯净无瑕者。又称“蜜蜡”,因质凝灵如蜜蜡,故名。色如已熟枇杷而艳黄、鲜嫩,质纯净无瑕而凝灵,间偶有红格纹。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谓:“俨如宜都枇杷,令人欲动食指。”即指此,极稀罕!

黄冻与黄水晶冻的区别:黄冻以色黄如蜜蜡,外层呈透明,内部则为冻脂状;黄水晶虽有金黄色,色泽与黄冻极相似,但全石透明,内部无冻脂状,且光泽强。

水坑天蓝冻

水坑天蓝冻,色泽有灰中带蓝和浅蓝色。如“秋天晓空,雨过天青”,质地明净。方宗珪《寿山石鉴赏》中说:“寿山石五色俱备,唯独少见蓝色,所谓‘天蓝冻’,并非纯蓝,只不过灰中偏蓝而已。色彩愈淡,价值愈高。”

坑头天蓝冻

坑头冻

牛角冻

牛角冻,色灰黑中带赭,如犀牛角,也有黑近似水牛角者,质较通灵,肌理常有水流纹状纹。

桃花冻

桃花冻,旧录称“桃花水”“浪滚桃花”。白而通明的水坑冻石中含有鲜红色细点,似桃花洒落于清水中,故名。红白对比,点点分明,十分惹人喜爱。另有一种含淡红、鲜黄、雪白等色的金红石、独居石、白锆石集合体细点,状似桃花瓣浮沉在清水中。

这枚石章,上部为白色半透明水坑晶冻石;中部为白色冻石中含鲜红色细点,疏密有致,点点分明,极似桃花散落在清水中;下部红色点密集,过渡为红色团块。

仙草冻

仙草冻,为黄水晶冻中的一个品种。在黄色或杏黄的水坑冻石中,肌理含水草状条纹,俨如草叶落于水中漂荡,当地石农美其名曰“仙草冻”。

鳝脊冻

鳝脊冻,又称鳝草冻、鳝鱼冻。灰褐略带黄气的坑头冻石,肌理中呈现黄色短小条纹和斑点,似鳝鱼之背脊,故名。

坑头玛瑙冻

坑头玛瑙冻,色有黄、红,质地晶莹温润,极似玛瑙。

掘性坑头冻

掘性坑头冻,又称坑头独石,旧录称“虾背青”。外有极薄不透明黄褐色皮,石质细结明澈,色浅灰略带青气。毛奇龄《后观石录》曰:“通体浅墨如虾背,而空明映澈,时有浓淡,如米家山水。旧品称春雨初足水田明灭,有小米积墨点苍之形是也。”是寿山石中名贵品种之一。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