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完成分析16天论文完稿,他用01

近日,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献华赫然在列。

“李献华”这个名字上一次走进公众视线,还是因为月壤。

年,他领导团队开展了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第一批研究。那一次,他们的结果显示:月球的火山活动可以持续到20亿年前,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火山活动延长了约8亿年。

而支撑这一结果的,竟然只有0.15克月壤样品。

给地质作用测年

李献华是一位同位素地球化学家。

“每个人都有出生记录,我们可以根据人的出生记录计算他的年龄。如何测定一个矿物、一个岩石或者一个地质作用形成的年龄呢?就需要做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李献华说。

对他来说,同位素是一个重要的“测年定年”工具。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定律,科学家可以为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提供精确的时间坐标,厘定深时地质过程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为不同地质作用的因果联系和协同演化提供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精确”非常重要。而李献华勇于承担“嫦娥五号”首批样品研究,底气也在于“精确”。

早在年,李献华团队就用高精度单颗锆石U-Pb定年方法,首次在华南古生代花岗岩中发现25亿年残留锆石,证了实华夏陆块存在太古代地壳物质。后来,他们通过系统研究华南元古代地质和岩浆作用,提出华夏与扬子陆块在9亿年前就拼贴形成了华南大陆,而不是学术界以前认为的“Rodinia在10亿年前聚合”。

李献华认为,“更高精度、更高空间分辨率和更高效率”,是同位素年代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对地质年代学永恒的期待与要求。

年起,李献华领导建设了中国科学院第一个大型离子探针实验室,更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微区原位同位素定年新技术新方法,也被他和团队推出。

比如:他们用多接收器分析技术,将离子探针锆石Pb同位素的分析精度提高5倍,突破了离子探针精确测定显生宙锆石Pb/Pb年龄的“禁区”;采用一次离子束高斯照明技术,实现了5微米锆石U-Pb年龄的精确测定……

在提高精度这件事上,李献华和团队有足够的耐心。他们曾用3年的时间,将高精度U-Pb同位素体系定年的空间分辨率从传统的10微米提高到5微米,又用10年时间,将离子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到3微米的国际领先水平。

“分析束斑小了,分析的信号量就小了很多,但我们又不能明显损失分析精度。”话到此处,李献华没有再对他们遇到的困难做更详细的描述,只是感慨道:“从10微米到5微米,再到3微米,看起来只是一小步,但每前进一步都非常不容易。”

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但李献华走得很坚定。

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玄武岩岩屑)的显微图像

宝贵的月壤

“欧阳自远院士说,‘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可能是月球上最年轻的玄武岩。”

这让李献华很兴奋。毕竟,人类只是模糊地知道月球在45亿年前就形成了,但月球到底有多大年纪,月球刚形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还鲜为人知。而解决这个问题,恰好是李献华的对口专业。

对他来说,做月球样品,还是做地球样品,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月球样品要珍贵得多。事实上,在“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到来之前,中国学者想要研究月壤,只能靠年美国捐赠的1克月壤中的一半。

相比之下,能借到3克样品做研究,实在是“奢侈”。不过,李献华可舍不得大手大脚,生生还回去2.85克。

“月壤的平均粒度只有50微米,只有少数岩屑稍微粗一些,大约有几百微米,甚至有可能达到毫米级。”用李献华的话说,“吹口气可能就没了”,一定要珍惜。

年12月,“嫦娥五号”月壤样品返回后,李献华组织了十余场研讨会,力求把“做什么”和“怎么做”厘清,做好充分准备。7月12日第一批样品发放后,他立刻和团队一起“钻”进实验室。

年7月16日,获得“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第一个激光原位Sr同位素数据的激动瞬间。

第53个小时获得第一个定年数据,第55个小时获得第一个氢同位素和水含量数据,第7天完成全部预定分析,16天写完论文并投稿Nature……这样的节奏,他们居然真的实现了。

年10月19日,李献华团队的三篇论文同时在线发表。此时,距离他们接收样品,过去还不到天。

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嫦娥五号”玄武岩的确是目前月球上确定的最年轻的火山岩,将月球上的火山作用结束时间延长了至少8亿年。同时,他们也为构建新的月球热演化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基础。

对国内外同行来说,这些研究“改变了我们对月球的热历史和岩浆历史的认识”。

“这只是一个开始”,李献华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