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日本要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了。他们一直声称核废水已经经过严格的处理,保证不会污染海水,甚至有官员表示可以直接饮用。
最搞笑的是,有一名日本的官员当场“表演”喝核废水,想要告诉民众核废水是安全的,不过,在他倒水的时候,手一直在抖,这足以说明一切了。
目前,该核电站内已经贮存了将近万吨的核废水,并且核废水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起初,日本建立很多贮存罐,方便保存核废水,可是贮存罐也有存满的一天,现在他们表示已经无法再继续贮存多余的核废水了。
于是,他们便用过稀释的方面,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借助大自然的力量,逐渐分解核废物,此举一出,遭到全人类的抵制。
更让人感到害怕的是,日本福岛黑鲉鱼因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被禁止上市,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福岛黑鲉鱼体内放射性物质含量超标,很多人一听到放射性物质就会直冒冷汗,毕竟这玩意确实很可怕。那放射性物质究竟是什么呢?它有什么可怕之处?人们又是怎么检测放射性物质的呢?
放射性物质是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一个物质,能够不借助外力,自主地向外界释放能量,释放射线。这种物体通常是金属,而且是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上排名靠后的元素都属于这种物质,例如铀、钚等,都具有很强的放射性。
顾名思义,放射性是一种我们看不到、摸不着、感受不到的射线,只有当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时,才会释放的一种可怕射线。
发射线物质释放的射线主要有以下三种,分别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每种射线的特点都不太一样,但都是对人体有害的。
很多国家都在建设核电站,在核电站中存放着、利用着很多放射性物质。很多人听到核电站都会莫名感到危险,总觉得它会不时地释放辐射。
但其实,核电站中的放射性物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向外界释放射线的,主要是因为那些放射性物质都被密封在锆合金的表壳里面,能够隔绝射线,只要保护壳没有破裂,就不会发生核泄漏。
日本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的原因就是因为地震导致包裹着放射性物质的壳破裂,使得放射性物质核外界相连,因此才造成如此大规模的伤害。
发射线物质有多可怕?
破坏人类和动物身体。放射性会持续不断地照射人体,当然也分强度,如果照射强度在rad以下,一般不会直接死亡,而且短时间内也无法造成严重后果,但20年之后,弊端就会出来,届时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病症。
若照射强度达到了rad,那么有1/20的概率会死亡,一旦照射强度达到了rad,那么结果就只有死亡。
除此之外,放射性也会导致人体遗传物质损伤和变异,例如基因畸形、片段缺失等,都会导致后代发育不健全,出现先天性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
所以我们还是得尽量远离强辐射的地方,同时也不要吃放射性物质超标的食物。
如何检测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
在我们周围,也存在很多放射源,一种是天然的放射源,称为“天然本底”。主要来自于地壳之中或者存在于宇宙,很多食物都会接触到土地,尤其是距离近的食物。
另一种是人为的放射性污染源。例如建设的核电站,发生意外导致核泄漏了,又或者时进行核武器的爆炸试验。
为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我们规定了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要小于国标的规定。
最简单、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离心测定。工作人员会把测量的样片装进一个特别定制的试管中,然后倒扣放在离心机中,经过几个小时的高速旋转之后,再将其分离、分析,就能得出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工作原理也是很好理解,就是利用了引力场作用,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不同特性的物质分离,比如质量大的碘-就比碘-更容易被甩出,如此便将两种物质分离开来,最后在进行计算就能得出结果了。
大自然的惩罚来了?
日本此次做法是非常不妥的,一旦排放,影响的将会是大面积的海洋动物核人类,甚至会污染一半的太平洋,而且放射性物质其实这么容易分解的,正常情况下,是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分解,放射性才会消失。这对太平洋周边的国家来说是不公平的,尤其是那些依靠捕鱼生活的人。要知道,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禁止进口日本的鱼类。
核废水真的很难处理,至少现在我们没有办法。如今人们更担忧的是,世界上建设了这么多核电站,一旦出生意外,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只要核电站出了事故,发生了泄漏,那么人类又该怎么解决呢?
面对如此困境,莫非是大自然的惩罚?